首頁
1
TOP ART
2
Up Close│近距離專訪
3
Peter Gray 專訪│ 另類的思維、獨到的見解、創意不設限4
https://www.edugaia.com/ 概亞形象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概亞形象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114 台北市內湖區環山路一段30號5F
經營永續企業的致富之道 John Paul Dejoria出身於貧民家庭,於2011年3月,當年的街童以42億美元身家排名《福布斯》全美第82位富豪。於1980年,創立以設計師品牌、創新、時尚、健康、環保為品牌原創精神的美國第一美髮專業品牌PAUL MITCHELL,35年來始終堅持與全球美髮設計師站在一起。在埋首耕耘專業美髮市場的同時,更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環境保護,和新生代美髮人的教育革新工作。他的致富傳奇堪稱實現美國夢的範例。於2015年6月來台的John Paul,Top Art雜誌有幸與傳奇人物面對面做專訪。 無論時勢如何,成功絕對可以複製 John Paul Dejoria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他僅用了當時所有的700美元積蓄,成功的打造了現在的髮品王國。除了創業資金少的可憐,亦恰逢經濟衰退的年代。在1981年創辦這間公司時,通貨膨脹率是12.5%,如果有辦法申請到貸款,利率是17%,失業率則占了10%,加油還要排隊,當時,如果想要影印的話還得去影印店才行。然而現今社會的環境條件比當時更好,現在一台電腦就搞定了,而且經濟狀況好太多了。但更重要的是,你準備好了嗎? 成功的背後有許許多多支持的設計師 一路走來,John Paul把今天的成就回歸給設計師對他們產品的信任。當時在沒有多餘的錢打廣告之際,如何讓大家認識新品牌,靠的就是大家對產品品質的信心。公司亦相信,只要能夠讓更多設計師接觸到自家產品,這些設計師會喜歡到續訂貨並且推薦給顧客。 從不斷的失敗爬起來並帶著笑容走下去 John Paul經常問自己: 我能夠提供給時下的創業家什麼讓他們有所做為? 首先他會說: 預先準備接受他人不斷的拒絕(prepare for lots of rejections)。他20歲出頭的時候做的是挨家挨戶賣百科全書,只靠業績沒有底薪的工作。他們被教育說“不用擔心,你或許會敲100個門以上,但其中一家一定會讓你進門做到生意”。這也意味著被第50扇門回拒的時候,你還是要保持著同樣的熱情敲下一扇門,因為有一扇門遲早會為你而開的。 Successful people do all the things unsuccessful people don’t want to do. (成功人士做一切失敗人士不願意做的事) 走在趨勢的前面帶領潮流 提倡環保、人道風是近年來才慢慢浮起的趨勢,但認識Paul Mitchell髮品的人都知道,該品牌從創立初期,就已經這麼做了。他們是專業髮品企業裡第一個主張不做動物實驗,因為John Paul覺得實在沒有這個必要。理由是,他們製作的商品是給人類使用的,如果他們夠信任自家的產品,理當在他們身上做試驗。這也是John Paul從一開始便堅信並希望成真的理念;憑著這股堅定的理念與承諾,一步步的向前進。當時許多競爭對手呼籲大家不要購買他們的商品因為這既是錯誤的做為也是危險的。但這都非屬實!John Paul笑說現在變得大家都跟進了。 面對市場需求的千變萬化有一套 許多產業經常因為科技的進步或消費模式的改變而面臨淘汰。好比以往處處可見的照相館因為數位相機的來臨導致關店;網路購物的模式亦使實體店的業績受到不小的打擊。如何在市場變化萬千的情況下生存成了關鍵。Paul Mitchell亦是歷經了許多市場、經濟的變化卻總是能夠不被打敗。John Paul大方分享其訣竅在於透過與設計師永不間斷的密切互動。他們的服務對象是站在第一線的設計師,畢竟每天面對顧客的他們最了解時下甚至是未來的需求。因此,所有的產品都是為設計師的需求與他們創造的趨勢所研究開發的,所以他們是Trend setters(流行趨勢創造者)。從初期與配方師和設計師一起研發,到上市前先給上百位設計師先試用過並聽取試用心得加以調整,最終推出新產品進而透過他們到消費端。 經營公司企業成功的要訣 不論John Paul的髮品公司Paul Mitchell也好或者是The Patron Spirits Company(培恩酒業公司),看似不同類型,經營理念卻是一致的。首先自家的產品與服務必須比他人的好,並且不斷的進步。接著,他人必須喜歡該公司做的事情,才會願意加入行列。換句話說,他人加入的動機並非單純的利益,而是認同該公司的精神。 愛才 惜才 留才 在員工換工作如換衣服的趨勢下,Paul Mitchell公司卻有辦法讓人員流動率近乎零。也因此,要在Paul Mitchell公司討晚飯吃很困難,因為沒人要離開所以沒有職缺。John Paul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待人如待己。他以前待過兩家公司都是因為他把員工放在第 一位而被炒魷魚。那時他就跟自己講,如果有一天他有自己的公司,他對待自己員工的方式將會是自己亦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所以現在,他們很照顧自己的員工,對他們非常的好。何來人才流失之慮? John Paul的傳人 John Paul的女兒Michaeline現任John Paul Mitchell 公司的副董事長,她可說是得到了父親的真傳;John Paul笑言他可以說打從女兒一出生就開始栽培她了。有一天Michaeline跟他說想要經營Paul Mitchell,John Paul回她說:“可是,親愛的,我在至少120歲以前可是哪都不會去喔”她回說:“我知道阿老爸,但是我比你年輕多了”。幾年前Michaeline進入公司,她選擇從貨倉最低層的裝箱員一路往上爬。聰慧無比的她,人緣好,學習速度也快,不管在哪個職位都贏得了所有人的認同與尊敬並一致認為她應該升遷。公司的董事長 Luke Jacobellis更提出她應該接下John Paul Mitchell 公司的副董事長一職。當John Paul談到女兒時,臉上佈滿了驕傲的笑容。 https://www.edugaia.com/hot_344634.html 經營永續企業的致富之道 John Paul Dejoria 2024-05-05 2025-05-05
概亞形象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114 台北市內湖區環山路一段30號5F https://www.edugaia.com/hot_344634.html
概亞形象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114 台北市內湖區環山路一段30號5F https://www.edugaia.com/hot_344634.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5-05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edugaia.com/hot_344634.html


85b374030b41eeb1cf7409d16d1f6fb5.jpg

Peter Gray

 另類的思維、獨到的見解、創意不設限

 

多家時尚雜誌如Vogue、Harper's Bazaar,以及Numero;知名品牌ArmaniYves St. Laurent、Givenchy、 Lanvin、Hugo Boss等;名人Michelle Williams、Gwenyth Paltrow、Cate Blanchett等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御用髮型師皆為Peter Gray。他的剪裁、造型功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造就了他在國際間炙手可熱的地位。已有29年美髮生涯的Peter從一開始投身沙宣學院並受教於沙宣本人,接著又受到AVEDA創辦人雷丘貝的指導讓他奠定了扎實的功夫並開拓視野。近年來Peter也創造了自己的品牌ZOO,同時與好友也是美髮人的Richard Ashforth活躍於美髮的另類表演型態NOISE。但Peter的創作力並不止於如此,他也涉獵了微電影與MV製作。Top Art有幸抓到千載難逢的機會與空中飛人Peter Gray訪談。

 338210947c20e383d956a2a8d260ecc7.jpg

千變萬化的美髮產業

Peter Gray其實是個坐不住的人更不愛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若是看到他從事辦公室的工作可能天要下紅雨了。他的娛樂來自不斷的變化,對他來說,創意這條路感覺很對味。美髮界數一數二的創意大師Robert Lobetta曾說過The moment you open up a saloncreativity goes out the window (你開店的那一刻起,創意就拋出窗外了)也因此美髮這一行再適合他不過。與一般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同,Peter工作的時間、地點、團隊、內容等永遠不一樣,除了永保新鮮感之外,還能夠跑遍全世界並有幸認識許多形形色色有才華的人。

至於許多人擔心的穩定生活或收入,Peter父母在他還是個青少年的時候離開祖國,當時身上僅有60塊錢跟三個小孩,他們就這樣在一個新的國度開啟了新的生活。這讓他體悟到物質金錢不具任何意義。面對生活的困境時,他不認為那是困境。就好比上健身房運動時又痠痛又累但事後卻感覺很棒。所以對他來說,這條路越難走,成功的滋味越甜。

 

天生無才華,全靠後天努力

一次次讓人驚豔的作品會讓人覺得Peter肯定生來就是個藝術家,但他卻語帶堅定的說我很肯定自己沒天分」,他有一對學術界而非藝術界的父母,他今天的成就全來自於自己的努力,也認為越努力工作就會越有才華。他深信每個人都具備創意能力只需要知道如何挖掘出來,因為人類原本就是很有創意的動物,看小孩子就知道,他們無時無刻都在創作。當小孩逐漸長大社會卻慢慢地剝奪了他們的創造力並驅使他們與社會一致。

 

逆向思考模式

在沙宣做了15年的講師後轉換美髮造型跑道不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技能已經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是因為他以數學,幾何圖形,理解了結構的原理。Peter總是想辦法找出自己之前沒有看過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去看待人事物。因此,當他看著一個大家認為是龐克風的髮型時,他看到純然是基本的剪裁分區與不同的染髮放置位置,好比教小朋友用填色繪畫一般的區分色彩。又或者,今天合作對象要求大量高層次又蓬鬆的造型,他反而會要求先跟彩妝師溝通要他們畫出較為強烈的妝,他則打造一個低調點的髮型。大家都知道無論是秀,棚拍,教學或是舉辦研習會都會有一套系統或流程,但Peter從一開場就會打破常規意在擴張他人的視野。因為頭髮是一個極富創意性的平台,所以Peter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投射自己並激勵他人的內在。It’s not about me, it’s about liberating them(重點不在我身上,而是解放他人。)

 bdd02a1a787e6152af12e1a169bbc95f.jpg

後起之輩的天下?

喜歡和年輕人合作因為他們缺乏經驗所以會犯錯,但Peter一些最棒的構思卻是源自這些錯誤。年紀越大就越怕做錯事,但卻應該是從錯誤中學習,而且「害怕」其實是一種束縛並阻擋了點子的路。也因此Peter喜歡吸收有自己獨到一面的新想法或者擁有有一顆年輕的心的人並激勵他們。就好比前幾天一位剛慶祝她40歲生日的女士在他臉書上留言說他的作品讓她感到年輕並再次有了靈感。這也是Peter希望他的作品能夠產生的影響力。

 

年輕之輩固然重要,但相較之下,中晚期的60年代,這些人即使年事已高但卻有源源不絕的創意。雖然說大家都提倡年輕人才是未來,年輕一代的更具能力,但拿較為出色的建築師做比喻,都是65歲或更大的年紀。那美髮界何不如此呢?它亦是一個創意的平台。也因為不受到重視導致美髮界常常不被尊重。因為人們總是把重心放在新人新物上而不是把焦點擺在經驗老道的設計師們,他們是如何不斷地探索新的創意平台。目前至少有6位在60歲左右的年齡創造出最棒的作品。就好比成就非凡的攝影師一樣,在60歲或更大的年紀時,拍攝出來的作品更好。Peter在日本認識一位76歲左右的設計師看起來很年輕充滿活力還在現場工作,看著他在沙龍持續工作的畫面激發了他無限的靈感。

 

字句間的靈感

與大多數美髮師不同的是,Peter的靈感來源竟然不是來自視覺上所見無論是藝術品或是美麗風景等事物。當Peter需要一些創意的激發,他轉向生動的詞彙或描述作品背後故事的文字。就像從熱門書翻拍的電影永遠不會比書精彩好看。所以Peter寧願透過閱讀書裡的字句並讓大腦自己發揮想像力。Peter也拜讀過藝術大師如超現實主薩爾瓦多·和畢卡索的自傳。透過閱讀他們的人生故事和他們創作作品的思路與方式會發現他們猶如小孩般的在「玩」他們的創作。他們並不依循任何固有的形式或形狀。薩爾瓦多·總是活潑調皮,畢卡索則是使用了多種不同的媒介創作出非常豐富多元的作品。至於誰都會遇到的靈感瓶頸Peter用最正面的心態去面對認為突破瓶頸也是最棒的挑戰,因為當瓶頸產生的時候就被迫去尋找其他解決的方法,全新的作品也因而誕生。

 

 fa1d4a040653ea214c680b66a4b58cf6.jpg

另類表演型態的NOISE

近年來的快閃美髮秀「NOISE」是一群對藝術創作充滿熱血的設計師發起的。他們會刻意把髮品包住因為辦這個活動的目的不是要替別人賣產品而是賣自己和自己的點子。有些人可能以為這麼做是故意賣關子但其實他們是希望沒有人會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想法。其次,品牌就拿你的作品沒轍。因為品牌總是有自身的形象要顧及。也因此,不透露使用的產品也讓表演者從所有的約束釋放出來。

 

Peter在構思時,象徵意義是關鍵點,每個動作,造型甚至是使用的道具都有其含意。比方說,當他們一層層的剝開模特兒身上的衣物時,就好比剝開顯露出裡面人性最深層的一面,這裡面或許是個怪物而不是美麗的蝴蝶。有時候他們身穿工人服為了強調作品才是重點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對Peter而言,頭髮是一個創作的材料就如同可以用不同的材質作雕刻。能夠在人的頭上揮灑自我創意,他深感榮幸,因為他們可以挑戰人們對所謂常態的思想。

 

Peter連模特兒的挑選也異於常人。他喜歡用非主流的模特兒,比方說大尺碼女孩,裝有義肢的,或者是天生身體有殘缺的。Peter希望透過他們呈現不同角度的美感。因為大眾普遍認為正常才算美麗,但如果仔細想的話,奇怪的或者有特色的人反而才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既然不可能每個人都美麗的話,何不打破常規,把不同型態的美發揚光大。如果你一出生就很美麗,那麼對眾人而言即相當於含著金湯匙出生;而如果天生有缺陷像是Peter在日本一位身為美術老師的女模,9歲大的時候雙腿被截肢,而且雙手一出生就是畸形的,但對他而言,這才是美麗的,因為她經歷克服了那麼多,卻保有一顆純潔的心並透過美術創意找到了自由。換句話說,他們要的不是女孩子的外貌而是他散發出來的氣息。因為對Peter來說,在表演舞台上,無論團隊、模特兒,甚至包括觀眾的體驗都一樣重要。

 

不歸屬任何品牌,只走自己的路

Peter認為如果他有一個固定的團隊,大家一起工作,成長。這些人如果每天都固定時間上班,逐漸會產生一些習慣,或者自己慣用的處事風格。他們或許會重複用不同的字眼但貢獻的想法其實換湯不換藥。但Peter自己的品牌ZOO採取自由的型態,好比水銀一樣可以到處移動改變形體。因為蛻變是一再持續發生的,所以他們可以不斷地從一個點子轉換到另一個想法,這種自由是因為沒有任何來自廠商的壓力。大多數人的目標是打造自己的企業,但Peter只是想要藉此探索不同的平台。任何創作者如果想要製造一個自我風格, 他們所打造出來的每個系列就會有相似度,但Peter恰好相反。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創作出能夠流傳並足夠多元的作品,使之能永久的激發他人的靈感。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會讓人聯想到他人以往的作品,而是一個極具創意的個體。I am my business, the creativity IS my business.(我就是公司,我的賣點就是我的創意) 如果今天有生意上門,他們應該是希望借重他的創意,提供一個有別於以往的創意性突破而不是因為他可以擔保必有的成功。

 c3ba3e1591f221aefed2a1cfaa1876dd.jpg

受到眾品牌喜愛的秘訣

Peter算是少數不斷受到各大知名品牌欽點的美髮師之一。這是因為Peter有辦法創造出一個理想畫面讓看到畫面的人會忍不住多看一眼。所以當這理想越具有靈感,視覺效果就會越明顯。所以必須想盡辦法創作出這個畫面。那有可能是燈光,彩妝,頭髮,模特兒身上的服裝或者是她擺的姿勢等都是創意元素。當人們的目光被吸引住時,有可能是美,或者有趣的形狀、色彩等,甚至也可能是不完美的元素吸引他人的目光,所以要發掘出這些重要因素,找到不平衡中的平衡,。頭髮因為天生條件的關係是被允許帶有一點不完美,這也是為什麼品牌吸引人的地方。Peter覺得這是很具挑戰性的,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會讓他覺得無趣。那就是當品牌認為他們發現了成功的配方,但Peter完全不認同這一點,因為人生本來就是很多元化的,無論從事什麼。

 

美髮產業的期許

目前美髮界發展的很蓬勃,Peter卻認為整體上還是被集團所主導,因此未來他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個體勇敢的掙脫出又或者正面的善加利用這些集團。Peter覺得替他人工作和與他人合作是不一樣的。如果可以的話,他期許能演變出一個互相合作的時代,畢竟無論如何,產品肯定會有銷售量因為洗髮精是民生用品,重點應該擺在激勵他人姑且不論影響力有多強,至少引起了不一樣的反應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無趣。

 

擺脫世俗的規範,保有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並堅持追求純然藝術的創作,這就是獨一無二的Peter Gray。最後,看過東方作品的他發現這些作品完全不亞於西方,所以希望亞洲美髮設計師繼續保持並持續開發這股原創力。他相信如果當地產業越支持鼓勵當地的才華,產業就會更加蓬勃。所以Peter想對亞洲的設計師喊話:Stop following and start leading(停止盲從,開始主導)

 

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